秋冬交替,寒意渐起,却掩不住校园劳动实践的热火朝天。近日,以“亲近自然,实践育人”为理念的生态劳动教育实践课程,在同学们的汗水与欢笑中悄然过半。这一方生动的自然课堂,让大家在亲手劳作中感知生命的节奏,在具体实践中守护生态的平衡,也为校园的绿意注入了青春活力。
巧手育新绿,沃土见真知


栽培课上,同学们正专注地为孔雀竹芋“安家”。从脱盆、松土到定植、填土,每一个环节都细致入微。大家在实践中逐渐领悟:唯有读懂根系的渴望,才能换来枝叶的繁茂。这不仅是一次技能的锻炼,更是一堂关于责任与生命的实践课。
修剪蕴生机,一插一新生


修剪课的空气中,总是飘散着迷迭香的清芬。同学们将剪下的枝条视若珍宝,熟练地进行扦插。无论是香草植物,还是观赏花卉,都在他们的手中重获新生。这一“化废为宝”的过程,让大家真切体会到生命循环的奇妙与劳动创造的喜悦。
古树逢良医,仁心护年轮


校园中的古树,是无声的师长,承载着岁月的故事。在古树修复课上,同学们化身“树木医生”,面对树干上的岁月创痕,他们细致地清理腐坏组织,精心修整树皮,为古树的愈合创造最佳环境。在老师的指导下,大家完成清创、杀菌、防腐等一系列专业步骤。此时,劳动已不仅是一种实践,更是一场与历史对话、向自然致敬的庄重仪式。
防治显智慧,和谐求共生


生物防治,是一场充满智慧的无声战役。面对红火蚁、白蚁等可能破坏生态平衡的生物,同学们不再简单贴上“害虫”标签,而是学会以科学的视角,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,并运用环境友好的方法进行精准干预。大家逐渐明白,生态劳动的真谛并非对抗,而是以智慧与耐心,维系万物共生的和谐。
学期过半,初结硕果。本阶段的生态劳动课程,让同学们的手上多了薄茧、衣上沾了泥土,眼中却闪烁着明亮的光芒。他们在劳动中强健了体魄,磨砺了意志,更在心中悄然种下了热爱自然、敬畏生命、勇于担当的种子。
寒意渐浓,热情未减。我们期待,在接下来的课程中,同学们能带着已有的收获与思考,继续在这片实践的沃土上深耕不辍,用青春的汗水,共同浇灌出一个更美、更和谐的生态校园。
(物业部 施杭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