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体后勤
当前位置是: 网站首页 -- 媒体后勤 -- 正文

《钱江晚报》:因为陈灵通  我们还有高贵

发布日期:2010-01-17   来源:    作者:   编辑:   点击量:

一、“可悲的厚壁障”

当宾馆的“门童”恭敬地给你开门、向你问候、给你提行李的时候,你是不是也同样礼貌地,郑重地,看着他的眼睛,对他说一声“谢谢”?

当然,他就是“伺候”人的,开门、问候等等,是他“应该”做的,何必说“谢谢”,讲平等?跌份。

同样,一个大学食堂“打饭的”,用得着给每一个来打饭的大学生都说一遍“您好”、“请走好”吗?但是,却有人这样做了。他就是浙江林学院“最牛食堂师傅”陈灵通(相关报道详见1月16日《钱江晚报》A6版)。

人和人之间,有一点区别,如职业,身份,财富,甚至穿得不一样,就要分出高低、尊卑来,新一代的“老爷”和“闰土”之间,仍隔着“可悲的厚壁障”(鲁迅《故乡》),成为不能互相理解,甚至敌对的两个人群——所谓“仇富”,不就是社会被割裂的症状?

身份“高”的,就用不着对“伺候”自己的人说“谢谢”了;身份低,就对地位高的怀着艳羡与敌意混杂的心情。《故乡》问世已经90年,鲁迅去世已经74年,“厚壁障”不但没有拆除,反而多起来,高起来了。

二、窗口内外

陈灵通打饭、扣款准而快,远胜于他的同事。但是,“专业技艺”高超的卖油郎式的奇人,古往今来并不少见。陈灵通另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,就是他对每一个在他这里打饭的学生,都要说一句“同学您好!”“请走好!”。学生统计过,每天光问候语,他要说上一千多次。

报道中没有说陈灵通为什么要这样做,但是,陈灵通这样做显然产生了影响——“不少学生因为他的打饭速度而认识他,更多的学生则因为他的问候开始认识他、喜欢他。”“5号窗前学生打饭的队伍总是特别长”。

打饭窗口,窗里,是打饭师傅,窗外,是大学生——虽然现在能读大学的人越来越多了,但在人们的意识中,窗里窗外毕竟还是有区别的两个人群——至少蓝领与白领的区别还是有的吧?但是,在5号窗口,“打饭师傅”和“大学生”的身份区别已不复存在——一个打饭师傅,以卑微之身,以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举动,打破了“厚壁障”、旧壁障。

不少从事服务工作的人,因为自卑,往往表现为对服务对象的冷淡,甚至对立。在没有职业规范要求的情况下,每天,每一次开饭,对每一个人,都说一声“同学您好”、“请走好”——高度尊重他人,同时必然是高度的自尊。陈灵通显然超越了很多东西:所谓“身份”、所谓“阶层”——不为这些外在的东西所限制,是一种真正自由、高贵的精神,这种精神是真正有力量的。5号窗口前长长的打饭队伍,就证明着这种精神的感召力。

三、一个异数

在精神贬值的年头,在博士、教授、大学校长涉嫌学术造假的新闻层出不穷的当今校园,由一位打饭师傅,坚守着一份被许多高贵者抛弃的高贵,陈灵通真是一个异数。

林学院那些每天从陈灵通这里打饭的学生,是幸运的。

http://qjwb.zjol.com.cn/html/2010-01/17/content_234240.htm?div=-1 《钱江晚报》:2010.1.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