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段时间,正是吃笋的大好季节。
“食堂能不能多烧点笋啊,真的好想吃到既便宜又美味的笋菜!”“听说现在是吃笋的季节,我已经迫不及待......”“春天到了,好想吃美味的笋呀……”作为国内最早开展竹类研究和竹子专门化教育的高校,浙江农林大学不久前收到多位学生的诉求,他们希望学校食堂能够多推出一些以竹笋为食材的菜肴。
“收到。马上安排!”在收到学生的诉求后,浙江农林大学后勤中心马上行动起来,学校各食堂餐厅每天轮流推出不少于5种以竹笋为主要食材加工的菜肴,早餐不定期推出竹笋包、竹笋煎饼等含竹笋的小吃品种。
与此同时,经过一周时间的酝酿预热,笋宴正在东湖校区徐徐展开。
4月12日下午2点,浙江农林大学东湖食堂广场上,一口直径达1.5米的超级大铁锅里分成6格,分别由800多斤野笋、笋干、毛笋衣、雷笋、毛笋和各地竹笋为主要食材的6道竹笋菜,一起在锅里持续慢炖了好几个小时。大锅热气腾腾,散发着浓郁的鲜香和春天的味道,引得排队的师生垂涎欲滴。
随着一声“开锅!”铁锅的盖子正式开启,在场的千名师生人手一份,共同品尝刚刚出锅的6道竹笋菜肴,感受这来自春天的味道。随后,浙江农林大学2025年笋宴正式启幕:数千名师生在这里参与剥笋比赛、学烧不同口味的笋菜、品尝各种竹笋佳肴,体验竹子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,欣赏竹材设计的工艺品,感受竹诗词竹音乐等竹文化。
除了用超大铁锅炖竹笋供全校师生免费尝“鲜”外,各类以笋竹为特色的活动也轮番上演。
活动现场,浙江农林大学后勤中心还联合区市场监管局策划推出了以“青竹承脉·地标领鲜”为主题的“地标十二鲜”,12道氤氲着香气的地标宴成为最大亮点。该系列菜肴由竹笋分别和金华火腿、三门青蟹、舟山带鱼、庆元香菇等12个地方的美味精心烹饪而成,同时也体现了一年12个月里,不同风味的当季笋及全国地理标志产品菜肴的美妙结合。
在竹厨艺区域,由浙江省各高校代表以及浙江农林大学各个食堂大厨,累计烹饪各类与笋竹有关菜品100种,供现场师生免费试吃。更有58名女教师和女生参与“厨娘争霸赛”,她们每两人一个小组,半个小时左右时间内共同完成一道以笋为原材料的菜肴,供大家评品。
在剥笋比赛的现场,学校早早准备了数百斤的天目雷竹笋供师生代表现场比赛。60名中外师生每两人为一个小组,他们以最快的时间开始剥笋。剥出的笋,就是他们的奖品,剥笋的时间越短,奖品也越丰厚。比赛的指令已发出,大家有的拿着专用刀具,有的手脚并用,剥笋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。
在竹文化、竹科技展示区,世界首款生态纯竹铅笔、纯竹环保餐具、“竹”梦净化空气净化器、竹基硬炭钠电负极等各具特色的竹子专利产品吸引了大家的关注。现场还展示了竹诗词、竹乐器、竹雕、竹子标本等,演出了竹笛二重奏、竹竿舞、竹诗歌朗诵、竹器乐表演,介绍了竹子的分类、用途、生理生化特性、竹生长过程以及多种颜色与形态各异的竹种,展出了常见食用竹笋、竹笋酱、竹酒等竹制食品以及竹类资源利用方面的科研成果与创新产品。
据介绍,浙江农林大学不仅拥有国内最高水平的竹科技,也一直是弘扬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“虚心有节”“坚韧不拔”等竹文化的重要力量,竹科技、竹文化更是该校特有的学科优势。春笋正“鲜”,各种竹笋开始陆续大量上市,吃笋也是该校师生感受春天的重要方式。为了让学生一起品尝竹笋的美味,浙江农林大学采购了数千斤竹笋举办笋宴,希望丰富广大师生的校园饮食文化,引导师生深入学习竹文化知识、竹科技成果,助力竹产业发展。
据浙江农林大学后勤中心主任陈审声介绍,今年笋宴系列活动共分为笋香盈袖来、竹韵流芳远、巧手烹春味、竹林嬉春趣四大主题11项活动,包括现场品尝、成品展示、厨娘争霸赛、竹文化主题创作大赛、竹文化科普宣传、剥笋竞速比赛、手工DIY活动、竹工艺品制作、竹笋产品市集、打卡留影、“竹”艺展示、临安文旅推荐等丰富活动。活动既展示了学校深厚的竹产业底蕴和扎实的竹类研究根基,也丰富了全笋宴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外延。
活动上,浙江省地理标志产业联盟、临安区高校食安联盟等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,旨在助力地理标志产品推广发展,为师生带来更多优质、放心的食材,守护校园健康餐桌。接下来,浙江农林大学各食堂将继续推出笋宴上的近百种特色笋菜、地标笋宴,计划每个食堂每天推出5道笋系菜,让师生在“竹”够美味、有趣的氛围中感受竹之文化,传承竹之精神。
“竹笋具有开胃健脾、开胃益气、通肠通便的功效。低热量,适合控制体重;膳食纤维丰富,促进代谢;营养均衡,辅助健康减脂;低脂肪、低GI,适合多种饮食模式。以竹笋为食材制作的菜肴深受大家的喜爱。”浙江农林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,希望通过开展全笋宴活动,引导师生弘扬竹文化、体验竹科技,更好发挥学科人才优势,助力竹产业发展,为浙江乃至全国各地竹产业发展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