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指出,要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,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,以“同查”严惩风腐交织问题,以“同治”铲除风腐共性根源。实践表明,坚持风腐同查同治是持续纠治作风顽瘴痼疾的重要手段,是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的必要措施。当前,必须立足反腐败新形势新任务,进一步健全风腐同查同治工作机制、创新风腐同查同治工作方法,着力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。
加强全方位监督,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力量整合。力量整合重在保证风腐同查同治的系统性,实现风腐同查同治力量一体化。从结构方面完善风腐同查同治监督体系,按照党统一领导、全面覆盖、权威高效的要求,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主导作用,实现纪律监督、监察监督、派驻监督、巡视监督的统筹衔接,实现党内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融合、优势互补。从功能方面完善风腐同查同治监督运行机制,规范各类监督工作的决策部署指挥、资源力量整合和措施手段运用,把党委(党组)全面监督、纪委监委专责监督、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、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、党员民主监督等有机结合,完善“组组”协同监督、“室组”联动监督、“室组地”联合办案机制,推动建立与公安、财政、审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、执法联动等工作机制。从技术方面完善风腐同查同治监督支持机制,综合运用纪检监察数字化监督平台,增强科技赋能,打破数据壁垒,强化不正之风和腐败预警惩治联动,不断压缩不正之风和腐败滋生空间。
加强全周期管理,推进风腐同查同治过程契合。过程契合重在保证风腐同查同治的精准性,实现风腐同查同治运行一体化。坚持同时发力,加强对重点领域、关键岗位、重要环节的监督检查,采取明察暗访、专项检查、随机抽查等方式,准确把握风腐同源、转化变异的发生特征,深入查找风腐一体问题线索。保证发现问题的及时性,聚焦顶风违纪、隐形变异、严重影响市场秩序、加重基层负担等突出问题,开展全景式、穿透式研判,规范信访办理和线索处置程序,精准提出解决思路及方案。坚持同向发力,强化监督检查、审查调查的贯通性,通过复原腐败案件与作风问题相互关联过程、复盘被审查调查人腐化堕落过程、复核所在单位巡视巡察问题反馈,既“由风查腐”,凡查作风问题必挖腐败隐患,深挖不正之风背后的腐败问题,又“由腐纠风”,凡查腐败案件必看作风根源,细查腐败行为背后的不正之风问题,切断风腐一体链条。坚持综合发力,强化案件管理、案件移交的协同性,主动应对纪法贯通、法法衔接中的工作难题,健全信息沟通、线索移送、措施配合、成果共享等机制,细化工作流程和程序要求,打通影响制约风腐同查同治的堵点难点。
加强全领域覆盖,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工作融合。工作融合重在保证风腐同查同治的全面性,实现风腐同查同治措施一体化。在范围上,注重个案查处与系统治理相结合,强化风腐同查同治的有形有效覆盖。更加系统地融入区域治理、部门治理、行业治理、基层治理、单位治理之中。在覆盖上,注重重点突破与全局推进相结合,聚焦重点问题、重点对象、重点领域以及“一把手”等关键岗位,着重抓好金融、国企、能源、消防、烟草、医药、高校、体育、开发区、工程建设和招投标等领域系统整治;加强对“一把手”和领导班子监督,聚焦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、依规依法履职用权担当作为、廉洁自律等情况加强监督检查,加强对领导干部配偶、子女及其配偶违规经商办企业等情况的预警监督。在拓展上,注重由点及面和由表及里相结合,开展风腐一体的个案剖析和类案分析。一方面,查找风腐一体典型个案背后可能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、制度短板、监管漏洞,分析权力运行风险点、监督管理空白点,督促个案所涉地区、单位进行整改。另一方面,分析一个时期、地方、领域内风腐一体类案的发生规律,准确把握风腐一体新特点新动向,对共性问题、反复发生的问题、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,加强监督纠治、开展专项治理。
加强全要素监管,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机制统合。机制统合重在保证风腐同查同治的长效性,实现风腐同查同治效能一体化。持续纠树并举,推动廉洁文化教育机制常态化运行。坚持将风腐一体典型案例作为警示教育“活教材”,深入剖析涉案人员由风及腐、蜕化变质的过程,引导党员干部遵规守纪、崇廉拒腐,形成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。持续靶向施策,推动政治生态分析机制的精准化运行。坚持党委统一领导、纪委组织协调、有关部门协同联动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,汇总梳理信访举报、问题线索处置情况、案件管理、党风政风监督等数据,查找各级领导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。实行清单式、项目化、标准化管理,明确政治生态分析研判重点任务,动态更新清单信息,及时发布分析研判结果。持续传导压力,推动责任机制的具体化运行。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,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,促进风腐同查同治要求融入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布局,与业务工作同部署、同落实、同检查、同考核,推动各项风腐同查同治举措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,形成各负其责、统一协调的责任格局。(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庄德水)